黎小东,草根助学会创始人,萝岗区草根助学济困联合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广州市草根助学促进会副会长,萝岗区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广州志愿者领袖俱乐部副主席、萝岗区优秀义工管理者,萝岗区义工领袖,香雪慈善大使,2014年度广州慈善人物,广州市第六届优秀义工管理者,广州好人、广东省爱心父母大联盟银质奖章,广东省最美志愿者。
萝岗区大塱村村口的一间出租屋内,穿着绿色马甲的萝岗区草根助学济困联合会的志愿者们正围坐着分享助学经验。几个小朋友在周围跑着闹着,这是其中几个志愿者的孩子,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做公益。
助学会创始人黎小东端坐其中,他努力提高声音,试图压过风扇吹出的嗡嗡声,小孩子的吵闹声,窗外的车流声,他喜欢小朋友跟着妈妈们来参加志愿者活动,他觉得这些小朋友长大后也会成为志愿者。
这是黎小东助学的第五个年头。五年前因为一封信的缘故,本应过着“朝九晚五”、周末“双休”生活的黎小东,走上了助学的道路。自萝岗区“草根”助学会于2013年创办以来,“草根”先后筹集助学善款240多万元,结对资助超过500余名贫困学子。
生于1978年的黎小东,一直走着一条非常“正统”的道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学里品学兼优、毕业后在大型国企任政工干部、出任基层工会党建指导员……而现在,他将助学视为他人生的第二事业,这让他开始变得“另类”起来。
记者手记
草根的慈善之路
当上了助学志愿者以后,黎小东找到了属于他的幸福。这种幸福感是他一直在努力寻找的感觉。十八岁之后走出深山到省城念大学,毕业之后前往大都市工作打拼,他一直希望自己过得充实而丰富,而现在,公益事业让他找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感觉。
和黎小东交谈,很容易觉察到他身上有一股的“正能量”,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类似一种交杂着诸如正直、严肃、循规蹈矩、爱憎分明之类价值的气场。长期的政工工作让他具备很强的政治素养,然而带给他这种气质的很可能只是他朴质的道德观。
这种正能量投射到他的公益事业上,就是他近乎严厉的要求“草根助学会”遵循规范、平等的公益理念,他给助学社制定了各种章程,努力杜绝人情不分的江湖气。为此他甚至不惜和自己以前的合作者分道扬镳,他觉得公益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容不得半点逾矩。
他自己拥有的也就是朴实。他记得小时候家里穷,不满6岁的他背着山上采摘的桐籽、何首乌,再走很远的山路去市集卖,几经艰难却卖了不多的钱。还记得自己上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好被推选到学校大会上发言,演讲的主题就是“如何做社会的栋梁”。也许是这些点滴塑造了现在的自己。
帮助人是什么感觉,黎小东细想了下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心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帮人,其实没有那么多理由。帮助人就是因为有人需要帮助,自己只是在能力范围内尽一份心意而已。”
闯荡大城市独自打拼
1998年,黎小东从贵州大学毕业了。作为一个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他对生活充满热情、憧憬。与父母的期待不同,初生牛犊的黎小东选择了国际大都市上海,而不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团泽镇的一个小山村。
“不是说回家不好,只是家乡的圈子太小了,想趁年轻多见世面,尽可能多接触不同的东西。”黎小东回忆当时的选择。
怀揣着色彩斑斓的梦,黎小东在上海一家大型建筑国企里担任政工工作,面对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虽然都是一些杂务、宣传和后勤之类的琐事,但他积极主动并努力出色完成。“作为新人,当然是要从低做起的。”
就这样,黎小东开始了他第一份正式的工作。由于服务的是建筑企业,黎小东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工地上完成。与工人同吃,与工人同睡,他调侃自己的状态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凭借着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不懈的努力,他很快获得到领导的赏识。毕业三年后,黎小东被提拔为分公司党委书记,负责管理公司的党建工作。黎小东认为自己资历尚浅,遂向领导推辞。
在领导的坚持下,黎小东出任了新职。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抵触的原因,自己追求的和周遭的环境不太匹配。
一件事也让他心怀感触。工地里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不少人带着孩子来城市打工,然而城市里高昂的学费让孩子们望“校”兴叹。他看到很多辍学的孩子,想到了家乡那些贫困的儿童。
2005年,已经27岁的黎小东,因为公司业务拓展的关系,被抽调前往广州总部任职。在工地打滚了7年的他,意识到人生的转折点终于要来了。
那一年,黎小东带着妻儿,坐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上。广州这个城市给黎小东的第一感觉是,“包容、上进,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财富有多少,只要努力都能找到一席之地”。
立身基层寻找自我
黎小东说,自己身上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而支撑着黎小东前进的动力,也正是这一份“不服输”。
早在大学里他就证明了这点。1996年的冬天,番禺的一个广告公司到贵州做牙膏品牌推广,放出风声要招聘负责总包的推广人员,这在当时的学校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同学都去报名了。
喜欢挑战的黎小东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应该去试试。“当时我是直接奔着总代理去的,有十多个人竞争吧,挺激烈的。”黎小东坦言,这些商业公司也不看政治素养的,只看能力。
当时黎小东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他只好不断地和负责人聊,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最后黎小东成功打败竞争者,拿下项目。
2005年开始,黎小东在董事会办公室工作。由于对他的工作不理解,妻子曾赌气地说:“有本事你就找个政府工作。”黎小东一直记得妻子跟他说的这句话,心里想,“找就找,我去考个公务员给你看看。”
就这样,黎小东开始做一些尝试。首先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几次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面试机会。可惜的是,由于黎小东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每每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而与公务员队伍失之交臂。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自我。
由于已经在萝岗开发区购置了房子,黎小东一直留意当地政府招聘信息。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当地政府在招党建指导员。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已经31岁的黎小东意识到,再不把握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
黎小东决定再拼一把,换个环境试试。于是,他离开了薪酬日渐丰厚的建筑国企,来到了广州市开发区总工会企业党委,负责起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
新的工作让他如鱼得水,身边的“正经人”让他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依旧勤恳的黎小东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将其从未接触过的工会简报托付给他。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的他,心里七上八下的。“不服输”的性格又开始发作,“能交给我就说明我能做好!”黎小东不断暗示自己。事实也证明黎小东完全胜任这个工作:开发区区总工会因信息工作成效突出,被评为“优秀信息工作单位”,而他个人,获评为“优秀通讯员”。
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他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找到了久违的“正能量”。
家乡来信播下公益种子
2010年,黎小东任萝岗区总工会的党建指导员,一封来自家乡的信激荡起心里的涟漪。
“这封信是从贵州省罗甸县寄来的,执笔者是我大学同学饶登兴,当时他是当地一个乡的乡长助理。”黎小东说,这是一封求助信,信里面全是当地小学的贫困环境和寒门学子艰苦求学的情况。“我从小在贵州长大,知道那种贫困的滋味。”黎小东收到来信,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番思虑后,黎小东决定帮这个忙。他奔走于多家企业间,凭借自身资源,共筹集了价值2万元的文体用品和5000元的助学金,摸清当地具体状况后,他把物资发往贵州,解决了一些学生的燃眉之急。
事情像风一样刮过,一颗种子却在心里悄悄种下。之后的日子里,黎小东不断收到被资助过的学生来信,也有资助者前往贵州考察后将当地的艰苦情况反馈给他。一来二去,“草根助学”的想法生根发芽。
现在再去回想,很难说开始从事公益是一时的冲动,还是某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黎小东所做的一切只是遵从自己内心。“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家庭情况也不好,”黎小东说,“读大学的时候受过同学的帮助,当时就觉得很感动,也告诉自己有条件的时候也帮助别人。”
2013年,黎小东在众多热心公益的朋友鼓动下,成立了萝岗区草根助学会,并被推举为会长。刚开始时他不愿当会长,怕自己耽误事。后来伙伴们说他有经验,也就不再推辞了。
助学会成立了以后,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志愿者。一开始,几个创始人在萝岗区香雪公园设了个摊点招收志愿者。但由于没有正式注册,并没有多少人认可,同时负责维护秩序的保安也过来赶人。“这时候,我们意识到了,应该为草根助学会正名。”黎小东说。
几番努力,萝岗区草根助学会终于依法依规地成立了,志愿者队伍也随即壮大起来。“其实我也理解他们为什么怀疑,毕竟有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公益组织。”黎小东说,当时记忆最深的就是熟人的一句玩笑话,“小东啊,你帮这个贵州的同学是不是有私心啊?广东那么多地方你怎么不选?”
一句玩笑话却对黎小东来说如醍醐灌顶般。他觉得,自己帮同学的这件事情其实是很偶然的,是举手之劳,而且那个地方离家乡还有一定距离,并不存在私心。一件问心无愧的好事却引来猜疑,黎小东觉得,公益事业不仅是做好事这么简单,要做得专业做得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益要规范也要平等
2013年3月9日,萝岗区“草根助学会”经萝岗区民政局批准登记注册,成为萝岗区首家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在随后的两年里,“草根助学会”筹集助学善款240多万元,助学物资20多万元,结对资助500余名贫困学子,资助的足迹遍布贵州、广东、四川、湖南四省。
自“草根助学会”成立以后,黎小东花费了大量心力奔忙其中。他将“草根”视为其第二事业,却也没忘本职工作。黎小东认为,唯有正职、公益两边推进,才能在公益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如今,萝岗区“草根助学会”已经拥有热心会员120多名,志愿者不下300人。
资助的学生中不时有人给黎小东来信,一个学生在信中写道:“你们的这一次帮助,使我感到温暖;是你们的关注让我的生活不再感到无助,使我们有希望完成自己的大学梦……”黎小东珍藏着每一份微小的感动,视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始料未及的是,开始助学之后,一路“正统”的黎小东开始变得“另类”。有人说他对助学公益痴迷上瘾,有人说他开展草根助学是病毒营销,家人开始埋怨,认为他把太多的精力和钱放在失学孩子身上,疏于照顾家里。
更大的打击是,当初共同创办的同道中人有人离开了,指责他工作态度过于严肃。黎小东认为这是理念的不同。“公益不是快乐,更不是施舍,而是一件循规蹈矩的事,我们拒绝江湖义气。”
在他看来,作为公益组织,首先要对捐助者负责。“不能让捐助有一分钱的浪费。”他也努力践行自己的原则。“我们决不组织浩浩荡荡的自驾车队远赴山区助学,要把钱花在刀刃上。”黎小东认为,一定不允许出现铺张浪费。
他有着自己的公益理念:“其实做公益帮扶,有时候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宽一点。我们做公益不能仅仅只对个人做,这样很不公平。”他解释,在同一个病房里,住着两个白血病小孩,一个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了善款,另一个却求助无门。“如果我是后者,我心里肯定很难受。我们要抛开对个人的关爱,着眼在一个群体内,尽量照顾到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感受。”
一直以来,黎小东都十分注重品牌的塑造,“草根助学会”建立之后也树立了一些形象,在圈子里面也小有名气。“我们不仅在做公益帮扶,还在做公益团体的孵化。”黎小东坦言,要将“草根”这个品牌打出去,也费了不少心思,“一些新的组织冠‘草根’之名,这样可以资源共享,良性整合。毕竟草根助学会有一定的基础。”
就在不久前,广州市草根助学促进会成立,黎小东担任副会长。到目前为止,萝岗区草根助学会已经孵化了5个社会公益组织,足迹遍布广州、河源、遵义等市。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爱心送去希望,让奉献闪耀人生。”黎小东说,这是他勉励自己的三句话,这也是他对“草根助学会”未来的憧憬。